近年来,宁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封、种、改”多措并举,“乔、灌、草”合理配置,全面加强草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用“科技方”捍卫了一方绿意。
联系王占军,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下乡。他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宁夏盐池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牧草首席专家、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宁夏农科院林草所)副所长。最近,他又“驻扎”在了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大水坑镇,带着科研人员开展草地资源监测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作。
在宁夏,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草原,天然草原面积达3046.55万亩,占宁夏国土面积的39.1%。然而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草原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为活动导致草原面积逐步减少、天然草原草地生产力等级较低、有害生物危害逐步加剧、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利用缺乏科技支撑。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近年来,宁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封、种、改”多措并举,“乔、灌、草”合理配置,全面加强草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用“科技方”捍卫了一方绿意。
科研工作者在盐池啃下“硬骨头”
宁夏是我国北方农区与天然草地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蒸发量却高达2900毫米以上,草地类型以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主。因降水严重不足和风沙的危害,致使天然草场退化,植被成分较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
“在长期粗放管理方式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宁夏稳定性极差,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王占军指出。
正因如此,封育禁牧的自然恢复模式与人为干预的补播模式的长效机制,长期演变过程中植被群落、土壤、昆虫群落等的变化规律,以及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成为王占军研究团队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初秋时节的西北,早晚凉意甚浓,草色也由青渐黄,让科研人员加紧了攻坚克难的节奏。由宁夏农科院林草所联合宁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宁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的“宁夏草地资源评价及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宁夏草地研究项目),向“硬骨头”发起挑战。
宁夏草地研究项目所属的观测区设在紧挨毛乌素沙漠的盐池县,这一占地面积210亩的宁夏荒漠草原生态修复野外定位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对于这里曾经常年过着“一年四季黄沙风,地无收成难生存”生活的老百姓而言,意义重大。
很多技术上的尝试和突破,都在观测区展开。草地资源大数据库平台、优良乡土牧草种子繁育技术、害虫定量风险评估……宁夏草地研究项目开展5年来,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科研人员共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2.23万亩,累计推广应用新技术24.2万亩,使退化草原综合改良示范区植被覆盖度增加了16.25%,优质牧草比例提高20%,草原害虫防效达80%。
“我们首次构建了集植被、土壤、水环境、昆虫群落为一体的草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对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占军说。
打造生态宝地离不开科技支撑
草原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科技项目的有力支撑。截至“十三五”末,宁夏草原植被盖度由禁牧前的35%提高到56.51%,较“十二五”末提高了3.51个百分点。翻阅2022年宁夏重点研发计划社发领域第一批立项项目表,与草原生态修复相关的项目就多达8个。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由宁夏大学农学院草学学科胡海英教授负责的“半干旱区退化草地恢复关键技术和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宁夏半干旱区草地大规模退化严重、多元化优质饲草匮乏以及种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该项目将通过研发退化草地“施肥—深松—浅旋—补播”增草增效关键技术,筛选草—畜(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最佳模式,示范推广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成套技术体系,实现草地资源高效利用和草畜一体化。
宁夏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磊告诉记者:“宁夏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占总面积的1/3以上,因此是近年来重点支持的研究对象。”
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把生态优先战略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要实现“打造绿色生态宝地”的战略目标,宁夏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做好战略谋划,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张磊说:“适合草原修复的技术研发内容,我们也都进行了立项。”
如宁夏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的“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生物结皮与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水土保持效应”项目,通过研究生物结皮与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特征,筛选优势物种进行人工培育并明确其生态适应性,进而研发适用的绿色可持续生态修复技术。“我们力争在3年实施期内,解决宁夏中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水分承载力低、植被建设困难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该项目负责人、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齐拓野表示。
“高端智库”加盟提升生态保护质量
在助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大潮中,荒漠和草原生态领域出现了“高端智库”的身影。
6月21日,由宁夏农科院林草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承担、冯起院士牵头的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宁夏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战略研究”,在银川市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优化荒漠、草原评估指标,科学评估近40年来宁夏荒漠和草原生态建设的成效,阐明气候变化及管理政策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荒漠草原合理利用的可行性及利用途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对此立项,并委托冯起院士领衔承担。”宁夏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徐万仁说。
在历经半年时间的论证、评审等环节后,冯起院士亲率团队来到宁夏启动项目,把脉问诊宁夏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利用。
这也意味着,更高质量的草原生态保护即将在宁夏展开。
王占军研究团队是该项目核心研究小组成员,他深感责任重大。“这次的研究项目要求提出新时代宁夏荒漠与草原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和科技攻关方向。”王占军说,这也是多年来团队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工作之一,他们将继续努力,期待厚积薄发。
2021年底,宁夏出台《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将以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为主线,以加强草原资源保护为核心,以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以培育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为目标,切实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草原生态系统要素融通创新,这亦是科技管理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未来,宁夏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链条系统治理,整合区内外生态环境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合伙联盟”,一方面重点打造六盘山野外观测站,另一方面围绕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草原生态系统维持、沙漠高效治理等布局技术攻关。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