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工作成效明显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作者:韩菊花 | 发布时间: 2022-03-16 | 707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安全与物种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生态监测是掌握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状况和长期动态变化趋势,科学合理制定保护计划和管护措施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建立大青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数据库,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管理局组织专家技术团队编制了生态监测方案,科学布局监测样区、样线、样地,开展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监测,获得了大量原始数据。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对“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成效评估”工作专家组的肯定和认可。

    

一、编制生态监测方案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9年3月,管理局组织技术团队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方案》,并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论证评审。方案明确了野生动物、植物、水文水质、气象、土壤、外来物种、人类活动干扰等多项监测内容、方法和区域,对掌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种群分布及其数量变化和环境因子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生态监测方案评审会现场


二、科学布设生态监测样地、样线、样区


选取典型代表地段,在乔木、灌木、草本群落设置了105个永久固定样地,并按相关要求设立了标识标牌。在监测样地附近安装了13个自动气象站用于监测相关环境因子;明确了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样区、样线和水文水质监测区域。

 

  布设植物监测样地

 

 三、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工作


2020年,组织相关大学的技术团队,对105个植物群落监测样地、5条外来入侵植物样线的四千多个样方进行调查监测,采集植物监测数据31202条,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和样线调查采集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监测数据4116条。2021年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对地表水系水质进行采样监测分析, 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结合地面监测对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和覆被变化进行监测评估。为进一步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种群分布及环境因子等要素动态变化状况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展野生动植物野外调查


监测发现,经过多年的管护、生态修复与恢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豹猫、中华斑羚、赤狐、沙狐、西伯利亚狍、环颈雉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分布区域不断扩大,黑鹳、草原雕、白尾鹞及其他重点保护鸟类的出现频率也增多。蒙古扁桃、大花杓兰、手掌参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杜松、油松、黄刺玫、柄扁桃、大果榆等优良乡土树种更新复壮情况明显。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验收生态监测项目

 

 

 

  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估专家进行实地考察

 

作者:韩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