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开放思维”,积极汇聚各方力量,以校地合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构建科研监测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共同推动保护区事业高质量发展。
管理局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平台建设,系统推进与多所高校的战略合作。重点深化与相关高校的协作内容: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共建教学科研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落地实施;与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智慧生态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生态保护中的深度融合;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等活动。各分局也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包头分局与包头师范学院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乌兰察布分局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化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座谈交流会现场

与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座谈交流会现场

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现场
管理局与各合作高校优势互补,立足保护区实际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保护区为高校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场所,开展实践教学,助力培养更多生态保护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高校科研力量,重点推进普氏野马和麋鹿跟踪监测、昆虫资源调查、森林大样地建设、智护大青山等项目,并邀请高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提升保护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上左图为昆虫标本收藏室 上右图为蝴蝶标本 下左图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大样地简介展示牌 下右图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赴管理局实习现场
下一步,管理局将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范畴、创新合作模式,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具体包括:一是与合作高校建立常态化交流与项目对接机制,及时发现并合力解决问题,提升合作质效;二是积极拓展与更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监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重点内容开展合作;三是以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契机,全面提升保护区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构建更加开放、更高水平的校地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