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峨的大青山上,白桦林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中华斑羚在峭壁间轻盈跃动,这片蕴育着33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土地,如今向世界敞开了新的大门——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不仅标志着大青山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保护成果赢得了国际认可,更意味着为保护区的自然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站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一新起点上,大青山正以更高定位、更广视野推动自然教育全方位升级。这张闪亮的“生态名片”,将为大青山自然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提升品牌公信力
凭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身份,大青山的品牌形象与保护区的公信力、吸引力将显著提升,更容易获得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深化合作、扩大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目标引领力
自然教育已从保护工作的辅助角色,跃升为与科研监测、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支柱。其目标也超越传统的知识科普,致力于培育生态伦理、激发保护行动,并推动社区从保护中获益,形成“因保护而受益,因受益而更好保护”的良性循环。
激发经验转化力
该网络汇聚了全球700多个保护区的成功范式与自然教育经验。无论是欧洲的森林学校、北美的环境教育中心,还是亚洲的生态体验与非洲的社区参与模式,均可为大青山保护区提供丰富而多元的实践参考。
增强科技支撑力
该网络所倡导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成熟的国际标准,将助力大青山保护区构建智慧自然教育平台,并在课程设计、设施建设与评估体系上全面对标国际。
深化合作链接力
依托《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搭建的全球平台,大青山保护区将获得与国内外顶级保护地、科研机构及环保组织直接对话的渠道,从而高效开展自然教育交流、导师培训与联合研究,推动资源互联与能力共建。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保护地自然教育”主题边会上发布《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
赋能社区协同力
通过引入“发展绿色生计”与“公平收益分享”赋能当地社区的机制,大青山自然教育将获得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成熟的实践路径支持,推动社区主导型项目的设计与落地,让本地居民成为自然的讲述者与发展的受益者,确保自然教育成果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使大青山保护区得以立足全球视野,融汇国际资源赋能在地实践。在《杭州宣言》与“杭州战略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大青山保护区正稳步探索一条既顺应国际趋势、又彰显本土特色的自然教育之路,让绿水青山借助自然教育这一桥梁,切实转化为惠及当代、福泽后世的金山银山,持续书写保护与发展共赢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