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物圈 世界的生物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员大青山保护区:机构设置“三大亮点”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作者:王玮 | 发布时间: 2025-10-14 | 41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2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张“世界级生态名片”的背后,是管理局通过科学规划,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统一管理体制,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垂直管理高效化,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所属的副厅级参公事业单位,下设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3个分局及17个管理站,实行垂直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管理局整合了原本分散的规划、保护、监测等职能,明确了管理局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边界,有效避免了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为保护区的统一规划、系统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职能分工精细化,政策执行精准有力


管理局持续优化内部机构设置,除综合处室外,还结合保护区实际工作需求,设立了资源保护处、生态修复处、科研监测处、经营管理处、执法监督处等业务处室。依据职能职责和政事权限清单,管理局将主要职责逐项分解到各处室。各处室严格依法履职、规范行权,确保履职到位、权责清晰。管理局始终将维护保护区生态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管理职责,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等专项行动,积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防火、禁牧、野生动物救护、森林病害防治等业务培训,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三、队伍建设规范化,人才活力充分激发


管理局科学研判保护区干部队伍现状,通过招录、遴选及转业干部安置等渠道,新引进人员145名,有效充实各处室、分局和管理站的关键岗位,为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与专业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管理局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优先考虑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及长期扎根保护区的人员;持续改善基层管理站的办公和生活条件,确保基层人才“留得住、能安心”,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开展新入职人员培训,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大青山生态保护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下一步,管理局将依托体制机制健全、机构设置完善的优势,持续探索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