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物圈 世界的生物圈】大青山守护者苏蒙:执法护航大青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发布时间: 2025-10-11 | 6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召开。当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备受世界瞩目时,保护区的崇山峻岭间,一个身影正踏着晨露穿梭在林间——他就是大青山管理站执法大队负责人苏蒙。从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到生态保护的一线执法尖兵,这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执法守护着这里的每一片绿意。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实干书写出一份“青山榜样”的硬核答卷。


一身藏蓝,扎根荒野的“生态卫士”


大青山保护区的执法工作,从来不只是案头文书,而是一场场与荒野、严寒和酷暑为伴的“硬仗”。2022年,苏蒙接过执法大队负责人的重任,首先面对的便是“每日徒步十几公里”的考验——保护区地形复杂,陡坡连着悬崖,很多区域连简易山路都没有,只能手脚并用地攀爬。


“夏天林子里蚊虫能把人‘围剿’,汗水浸透的衣服黏在身上,痒得钻心也得忍着往前走;冬天积雪没膝,走一步陷半步,呼出的白气转眼凝霜。”队员们常说,跟着苏队长日常巡查,从不知“轻松”为何物。一个盛夏日子,他们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保护区内采石挖沙。苏蒙立即带领队员顶着38℃的高温进山,沿着干涸的河床徒步五小时,终于在一片密林中发现了偷采者的踪迹。面对挥舞的铁锹和“别多管闲事”的威胁,苏蒙并未退缩,他一边示意队员保持安全距离,一边拿出《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耐心解读,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讲到违法行为的后果,最终说服偷采者放下工具,主动配合调查。那天回到管理站,所有人的衣服都能拧出水,苏蒙的胳膊也被树枝划出深深的血痕。简单消毒后,他又伏案整理案件材料,直至深夜。


车陷泥泞路难行,执法队员合力脱困


这样的场景,在苏蒙的执法日常中早已是常态。担任执法大队负责人四年来,大青山管理站执法大队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585起,罚款金额达255万余元。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风餐露宿的日夜,是无数次与危险擦肩而过的坚守。有一年五一劳动节,正在休息的苏蒙接到举报:有人在保护区缓冲区非法放牧,数百只羊正在啃食草木。他立刻带队出发,车辆在泥泞山路上打滑,大家就下来推车;赶到现场时,牧民情绪激动,甚至试图用鞭子驱赶执法人员。苏蒙没有硬来,而是蹲在地头和牧民拉起了家常:“老哥,你看这山上的草刚发芽,羊一啃,明年就长不起来了,咱们子孙后代还能指望这座山吗?”他拿出保护区宣传册,耐心解释:“把山护好了,将来搞生态采摘、生态旅游,收入更稳当,比偷偷放牧强得多”。最终,牧民不仅主动把羊群赶走,还经常和其他牧民宣传保护区的政策,成了保护区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一份坚守,依法履职的“铁面判官”


“执法不是‘找茬’,处罚不是目的,为的是守住大青山的根。”这是苏蒙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保护区内每一起违法行为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依法办案、规范执法”是他始终坚守的底线。


为提升执法工作的严谨性,苏蒙带头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每次现场执法,他都佩戴执法记录仪,从勘察现场、收集证据到询问当事人,每个环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遇到复杂案件,他主动咨询法律顾问,确保每一份处罚决定书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曾有一名违法放牧者为减轻处罚,托人向苏蒙送上“好处费”,被他严词拒绝:“如果我收了这钱,就是砸了执法的牌子,丢了共产党员的良心。”他不仅拒收钱款,还依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并督促当事人将羊群迁出保护区。


大青山管理站执法大队整装待发


在苏蒙的带领下,大青山管理站执法大队形成“零容忍” 的高压态势,辖区内偷牧放牧、破坏自然资源等违法行为发生率逐年下降。但他深知,“堵”不如“疏”——不少牧民之所以偷牧,实因缺乏替代生计。于是,他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周边牧民对接生态护林员岗位。曾经因偷牧被处罚的牧民杨亮,经苏蒙推荐成为生态护林员,如今每月有稳定收入,还能参与保护区巡护工作。“现在我才明白,护好山就是端稳自己的饭碗。”杨亮的转变,正是苏蒙“执法+惠民”理念的生动写照——执法不仅是打击违法,更是引导群众从“靠山吃山”转向“护山养山”,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同频共振。


一颗初心,传承使命的“青山传人”


熟悉苏蒙的人都知道,他对大青山的感情早已融入血脉。2015年至2021年,他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土默特左旗的乡村带领群众脱贫攻坚,将曾经的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那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底色,生态保护也离不开群众支持”。正是这份认知,让他在2022年接到执法大队的任命时,毫不犹豫地扛起了重担。


执法队员野外简餐过后继续执法巡查(右一 苏蒙)


如今,苏蒙依然保持着“冲在前”的习惯:紧急任务他先上,危险地段他先闯,节假日值班他先排。队员们说,有苏队长在,心里就有底;村民们说,有苏队长在,山上的草木就有人护。而苏蒙自己,则将这份信任视为更大的责任。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磨损严重的《大青山植物志》,扉页上写着一行字:“青山不负人,人亦不负青山。”


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青山正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与区地和谐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智慧。而苏蒙,这位行走在大青山间的执法者,依旧踏晨露而出,披晚霞而归。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份坚守,是“人与生物圈计划”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大青山榜样”最真实的模样,更是大青山生态答卷上最厚重的一笔。未来,他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在守护绿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大青山的绿意更浓,让“绿水青山”的故事愈发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