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在杭州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获批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标志着大青山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果获得国际权威认可,也为大青山区域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阴山山脉生物多样性最完好最原真的富集区域,大青山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147科520属1249种,脊椎动物79科199属303种,节肢动物1804种,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将为大青山保护区事业发展提供多方面助力,推动生态修复工作迈入协同发展新阶段。一是在科研支撑上,依托该平台吸引全球专家学者参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度;二是在资源保障上,借助十年一次的评估机制,争取更多项目资金与技术支持,为禁牧封育、植被恢复等修复措施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在技术应用上,有望引入智慧监测平台等先进手段,构建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为栖息地修复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四是在品牌价值上,大青山将成为展示中国生态治理智慧的“绿色窗口”,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也将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五是在发展路径上,可借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先进经验,探索生态绿色产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六是在国际合作上,作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785个成员之一,大青山将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此次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不仅为大青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生态修复全面升级,也为其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交流搭建了高端平台。未来,大青山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为同类保护区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