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重要的生态区位与长期保护成效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充分肯定,也为区域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至此,内蒙古共有5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数量跃居全国首位。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在欧亚草原区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理区位,既是蒙古高原草原区与黄土高原草原区的分水岭,又是亚洲内流区与太平洋水系的分界线,同时还是黄河内蒙古段重要的补水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交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8年,总面积38.89万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超大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全国第六大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生物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147科520属1249种;记录到脊椎动物303种,隶属于5纲31目79科199属;此外,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共有27目267科1804种。
多年来,保护区坚持底线思维、有解思维和开放思维,着力实现“保护、支撑、发展”三大功能,清理工矿企业并对受损山体修复治理,深入开展科研监测和自然教育,并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效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下一步,大青山国家级保护区将借助这一国际平台,履行“保护”职责,为全球温带草原—山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打造示范样板;发挥“支撑”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全球监测体系,建设“云上大青山”等自然教育平台;探索“发展”路径,加强与各国同行的交流合作,积极响应《杭州宣言》,在落实“杭州战略行动计划”中努力发挥带头作用,让大青山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治理智慧与方案的又一个“绿色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