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护林老兵”40年的坚守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作者:张杨 陈诗颖 | 发布时间: 2021-11-03 | 178 次浏览 | 分享到:
“护林老兵”谌利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40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1982年初到唐家河的感受:犹如进入一个与世隔绝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山脉西麓,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是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等2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生命家园。


“护林老兵”谌利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40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1982年初到唐家河的感受:犹如进入一个与世隔绝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


起初,谌利民是唐家河保护区电站的发电员,每天分时段发电8个小时。白天闲暇时间,会主动跟随年长的同事去植树造林、打理果园,进村入户宣传森林防火和政策法规。平时爱看小说,背背唐诗宋词,翻翻高考数学、作文精选,小日子过得蛮滋润。


1984年,唐家河片区启动建设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聪明干练的谌利民成为第一批护林员兼大熊猫科考队员,跟着大熊猫专家胡锦矗等前辈学习。


在冰天雪地里布笼子,在海拔3800多米的大草堂勘探路径,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农历年三十,顶风冒雪巡护熊猫,身陷雪窖险些丢命;与大熊猫只有一步之遥,好在有惊无险;徒手生擒盗猎者,险被刀劈砍残手……40年来,谌利民经历过无数考验。


谌利民多次带领团队对唐家河的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进行长期观测。保护区标本馆内,70%左右的动植物标本都是他带队收集和制作的。


2007年,谌利民带领团队到摩天岭区域开展中高山鸟类资源监测。持续强降雨给鸟类监测带来很大困难,可喜的是,团队连续6天顶风冒雨钻竹林、跑草甸、穿树林做监测,终于迎来一生难忘的时刻——首次记录到灰冠鸦雀在唐家河的影像资料。这是继1892年在甘肃舟曲、卓尼发现命名灰冠鸦雀后,时隔100多年的再次记录。后期,谌利民从专业和保护角度积极推动灰冠鸦雀种群数量、生境选择、营巢育雏繁殖行为等生态生物学方面的调查。


2019年5月,谌利民带领调查小组在大草堂区域开展高山珍稀兽类调查,成功登上广元市最高峰3864米的大草堂,首次发现雪鹑并留下影像记录。唐家河鸡形目鸟类资源由原来的10种上升到11种。在与甘肃文县共有边界的流石滩上发现大熊猫粪便,这是唯一在海拔3600米区域发现大熊猫活动踪迹的记录。在大草堂区域首次发现喜生长在高山流石滩和高山矮灌丛环境的全缘叶绿绒蒿,改写了唐家河罂粟科植物种类记录……


40年间,谌利民参与并牵头建立起两镇一乡7个行政村森林防火联防体系,构建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为中心,东与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与平武老河沟自然保护地、西与平武木座乡新驿村、北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作,开展跨区域大巡护大联防,创造了43年无森林火灾发生的历史。创建的社区共管和保护联动体系、跨区域联防联控保护机制、反哺社区发展路径,实现了唐家河健康持续发展。主导建立的四川省扭角羚唐家河野外保护研究中心、四川省川金丝猴唐家河野外研究基地、四川省唐家河鸟类环志监测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唐家河珍稀动植物长期科研基地,使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知名度日益提升。谌利民先后被授予“全省保护野生动植物及保护区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全省绿色先锋”等荣誉称号。


如今,谌利民已成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管理分局唐家河区域负责人,工作更多集中在综合管理,但只要有时间他就跟着跑野外,“护林老兵”割不断对这片山林的牵挂。(张杨 陈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