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龙江森工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绿色龙江聚势赋能。
传统产业升级
充分释放林区生态优势
打通“两山”价值转化路径,产业发展是关键。
龙江森工集团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线,突出生态产业的重要地位,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寻突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在科技创新上求实效,构建独具森工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迎春局公司迎春苗圃采用无人机施肥喷药,智能化赋能苗木培育新发展
营林绿化产业以“一网二库四园百圃”建设工程为载体,共建成标准化苗圃100处,在圃苗木突破2亿株,着力打造全国最大国有苗圃集群;森林农业以黑土地保护、科技赋能为重点,2024年森林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5亿公斤,不断丰盈“中国饭碗”;以“黑森”和“森”标为主体的中高端产品矩阵构成完整的森林食品产品体系,41款产品获得“黑土优品”和“九珍十八品”省级公用品牌使用权;森林旅游康养产业提档升级,中国雪乡出现现象级“爆红”,鹤北等13个林业局公司被评为国家森林旅游康养基地,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已成为森工经济新的增长极;深入实施鹅、蜂、麻、籽、树、药、参、果、葱等“九个一”产业项目突破工程,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具有森工特色的现代林业产业提档升级、壮大规模,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龙江森工绿色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
聚焦“双碳”目标
积极开展GEP核算
龙江森工集团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大力培育森林碳汇资源,抓好重点碳汇项目储备,建立健全林业碳汇数据库,深入推进国家和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建设,推进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
“龙江森工的方案首次将‘存量与流量双维度’核算模型应用于国有林区,既量化森林资源的长期生态价值,又动态评估年度服务增量,为林业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对龙江森工GEP核算方案给予充分肯定。
根据碳汇市场需求,龙江森工集团积极开发CCER碳汇自愿减排产品,制定下发《龙江森工集团CCER项目开发储备实施方案》,积极推进CCER项目机载激光监测,完成激光监测林场(所)4个、监测样地18个,实现监测总面积14540.05亩;探索红松、落叶松、云杉人工林固碳增汇新模式,设置监测样地和对照样地118块;编制完成林口林业局公司CCER项目的PDD文件,预计年均减排量4074吨,40年计入期总减排量超过16.29万吨。
龙江森工集团以构建大生态格局为主线,着力打造林业碳汇经济先行地。与七台河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实施“双碳技术+工矿城市转型”模式;向第9届亚冬会捐赠了1万吨碳汇减排量,积极助力“零碳”亚冬会;创新“碳汇+”合作模式,将“碳汇+”引入生态司法。
加快转型发展
开辟生物经济新赛道
生物经济,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龙江森工林区悄然崛起。
集团依托森工林区丰富的林下剩余物资源,利用生物质创新技术,充分开发林下剩余物价值,不断推动林下剩余物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化,开发出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新赛道,不仅破解了护林防火难题,更拓宽了企业增收新渠道,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龙江森工集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生产的木醋液氨基酸系列水溶肥作为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的典型代表,采用生物干馏专利技术研制而成,将可再生林下剩余物资源变废为宝。
通过大力拓宽生物经济多元化市场,龙江森工集团携旗下木醋液系列产品亮相2024黑龙江首届农业科技成果区域展销暨首届黑龙江省大农业商机洽谈会,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仅2025年上半年,生物质基系列产品销售额就达750余万元。
除了研发木醋液系列生物质产品外,龙江森工集团还将林下剩余物价值进一步转化,在生物炭的研发上持续发力,这种由废弃生物质转化而成的高碳材料,功能多元、市场潜力巨大。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