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麋鹿放归重点单位,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麋鹿回家40年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等单位承办,以麋鹿回归祖国40年为契机,以“永定河畔麋鹿生”为主题,旨在展示我国麋鹿保护成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麋鹿回家40周年系列活动现场照片
本次科普活动设置了机器人讲述“麋鹿40年故事”,志愿者代表宣讲麋鹿保护故事,点亮麋鹿拼图、见证复兴之路等环节。40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4日),20只麋鹿从英国回归中国,落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开启了我国麋鹿种群复兴的序幕。经过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如今我国的麋鹿已从最初回归的77只发展到了1.4万多只。它们生活在我国2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95个保护场所,已全面覆盖其原有的古分布地。
现场活动结束后,管理局一行在麋鹿苑专家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北京南海子麋鹿博物院和麋鹿国家中心文创店,共同探索交流推动麋鹿文化传播、增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保护意识新方法。


参观北京南海子麋鹿博物院和麋鹿国家中心文创店
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27头麋鹿,被放归到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分局白石头沟管理站的召歌沟。2022年,9头麋鹿幼崽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诞生,标志着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目前,这些麋鹿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种群总数增长到了60余头,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麋鹿放归最北端的重点区域。
管理局经营管理处处长邹晓林、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长刘佳文、白石头沟管理站站长苏日图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