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在这儿安家啦!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 作者:贾小燕 | 发布时间: 2025-07-25 | 9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察布辖区栖息着一群珍贵的“客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这一发现不仅彰显了黑鹳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高度认可,更有力地证明了当地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效。


  

黑鹳是一种大型涉禽,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目前全球仅存约2000 - 3000对。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常选择水质清澈、食物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且人类干扰极少的区域生活,因此其出现也被视为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指示。每年3月中旬(2025年监测到最早到来时间为3月12日),黑鹳便会如约飞抵乌兰察布辖区,在这里繁衍生息,直至11月份天气渐寒时启程南飞。目前,保护区内稳定栖息着20只左右成年黑鹳,已发现一处鸟巢在卜洞管理站大西沟废弃矿坑崖壁,2024年成功孵化3只幼鸟,2025年成功孵化1只幼鸟,种群数量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治理措施,包括矿山企业清理整治、植被恢复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及防火禁牧等,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河流湖泊水质清澈,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为众多野生动物营造了舒适、安全的栖息家园。


  

“黑鹳能在这儿安安稳稳地住下来、生儿育女,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说起黑鹳安家的事儿,乌兰察布分局卜洞管理站东风管护点的负责人许文新难掩喜悦之情,“这几年我们可没少下功夫,又是修监测设备,又是搞生态修复,天天琢磨着怎么给这些‘宝贝’们打造舒服的家。现在看来,辛苦都没白费,黑鹳用翅膀给我们投了信任票!”  

  

为了更好地保护黑鹳及其栖息地,乌兰察布分局计划开展黑鹳栖息地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未来,保护区将进一步加强对黑鹳的科研监测,深入了解其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和迁徙路线;同时,还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黑鹳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凝聚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强大合力。


  

黑鹳的到来与繁衍,是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见证。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将成为更多珍稀野生动物的“幸福家园”,为守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