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伊春林区绿水青山 保护小兴安岭生物多样性

来源:中国林业网 | 作者:作者为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发布时间: 2021-10-22 | 18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和实践,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伊春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孕育和承载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与森林、河流、湿地构成伊春协调稳定的生态系统。这里坐落着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


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业区纵贯小兴安岭,施业区面积351.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6%,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东北亚及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伟大事业中,伊春森工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生态为要,夯实生物多样性之基。伊春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有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和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柞树、椴树、黄菠萝等珍贵针阔叶树种110多种,林木资源富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60多种、鸟类27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64种;有各类植物1390种,其中野生药材700多种。施业区内有大小河流702条,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水资源充沛。施业区内有各类自然保护地41处,总面积约102.07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11处、面积52.37万公顷,自然公园30处、面积49.7万公顷。伊春地文景观独特,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沉积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古生物化石,以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桃山悬羊峰、南岔仙翁山为代表的各类地质景观达72处。坐落在伊春森工五营林业局公司内的红松原始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伊春森工与省自然教育办联合在五营自然保护区举办了“探秘世界最大的原始红松林”直播系列活动。多年来,伊春森工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突出森林资源保护修复主责主业,坚持从单一保护林木林地为主,向山水林田湖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变。


保护为先,构筑生物多样性家园。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与属地林长制体系相融合的企业林长制。在落实落靠森林管护经营措施的基础上,2019年率先在乌伊岭林业局公司开展企业内部林长制试点,两年来涉林案件减少98%,目前正在全面建立集团、林业局、林场、管护区四级林长制体系。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重点应用“空天地”“护林通”“数字林草”等科技手段,让林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力争实现连续18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狠抓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维护小兴安岭生态链的自然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了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给“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增添了生机和灵性。推进东北虎繁育野化基地项目建设,已纳入省“十四五”规划。认真做好东北虎和候鸟迁徙保护,加强与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合作。3年来,共完成后备森林资源培育45.22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35.74万亩、森林抚育608.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23.4万亩,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优化和提升。


修复为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伊春林区开发建设7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3200多万亩,2003年主动停伐红松、2011年率先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森林蓄积近7年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为国家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使命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将国家林草局委托的森林资源经营保护职责进一步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速建设多功能森林、永久性森林、高质量森林,创新开展还林还草还湿工作。积极申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以黑龙江省新型林场建设示范点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揭牌为契机,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发展之路。

  (作者为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