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林草局日前在甘肃张掖召开的“三北”工程种苗等物资供需对接会上了解到,国家林草局进一步加强种苗、稻草等治沙物资供需对接,推动资源高效配置,促进政企合作,有力有效推进“三北”工程科学治沙、精准治沙物资保障工作。
2023年6月以来,“三北”工程区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打响三大标志性战役。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7600多万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过采取加强种苗生产供应、开展供需对接和余缺调剂、强化市场监管、加大信息引导等有力措施,种苗和物资保供为稳步推进三大标志性战役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种苗生产能力,三北地区已开工建设保障性苗圃69个,新增育苗面积2.44万亩,大力培育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苗木,全面推动苗木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内蒙古、青海等省区建设3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草种自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国家林草局及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组织召开供需对接会,加强供需对接和余缺调剂,组织编制发布了苗木价格指数、公布了苗源信息和林草良种推荐目录,编制发布“三北”工程苗木、草种供需分析报告,促进了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山西省定期举办种苗供需洽谈会,为供需双方搭建交易平台,并就种苗质量把控标准、价格波动区间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
加强市场监管,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加强林草种苗质量抽检及“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强化市场监管,指导各地规范林草种苗市场秩序,重点整治行业垄断、囤积居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行为,保障种苗质量,确保种苗市场规范、高效运行。内蒙古启动林草种苗质量监管“绿剑2025”专项行动,通过质量抽检、市场秩序整治等切实把好质量关。甘肃古浪县构建三级质检体系实行“先检后储”,草种入库后24小时内扦样送国家级检测机构检测,对质量不达标批次实行“即时退换+溯源追责”。强化部门合作,积极协调农业农村部,开展联合调研和供需对接,共同做好稻草等治沙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在此次对接会上发放了部分省份库存长草(稻草)市场主体统计表。
创新压沙模式,指导各省区通过提前储备、就地取材、材料替代等措施保障稻草等治沙物资供应,宁夏、新疆探索出刷状网绳式草方格和苇帘条状沙障等价格低廉、适用性强的压沙新模式。
目前,“三北”工程种苗总量充足,部分区域性不足的树种可以通过省际调剂等方式解决,去年价格涨幅较大的灌木树种苗木价格同比下降20%—50%,稻草等治沙物资价格均有所回落。
围绕工作重点,结合“三北”工程攻坚战种苗需求实际,会议对2025年种苗等物资保供稳价工作从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一是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强化育种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加大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加快选育一批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种草的高抗性林草良种。二是合理优化种苗供应结构,有计划、有重点地调减“大路货”的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急需的灌木、彩化树种、珍贵树种。三是实施好草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草种生产纳入地方林草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使用天然草原等地类建设草种基地的用地要求,拓展草种繁育用地空间,同时充分发挥中央资金效益,加快优良乡土草种扩繁生产,进一步提升抗逆性强、饲用价值高的优良草种生产供应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供需信息引导服务,提前预判分析2026年至2027年种苗市场行情,通过印发指导手册等方式发布供需信息,引导社会育苗合理安排生产,既要保障“三北”工程种苗供应,也要避免一哄而上。五是加强稻草等物资储备,根据实际需求,指导施工企业提前做好稻草等物资的订单采购、储备和调运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利用错峰施工缓解稻草调运压力。六是持续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力度,继续开展种苗质量抽检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增量提质并重,持续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基础保障。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