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边缘主阵地——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防沙治沙典型经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作者:王玉琴 | 发布时间: 2025-02-08 | 3 次浏览 | 分享到:

沙雅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有沙漠面积4010.72万亩,约占全县总面积83.6%,干旱少雨、沙尘肆虐成为常态。


近年来,沙雅县以一代接着一代干的使命担当,学习防沙、治沙、用沙新理念,推广“光伏+治沙”防沙治沙新模式,建立“政府得绿、企业得利、群众得富”的沙产业发展新机制,助力形成防沙治沙新质生产力。治沙红利持续释放,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科学规划系统抓,擘画绿色蓝图。结合沙雅生态特征和资源禀赋,科学编制《沙雅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体规划》,将全县规划为城市中心区、绿洲东西两翼防风固沙生态保护与恢复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育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生态屏障巩固区、沙漠锁边区、渭干河流域绿洲生态提升区6个生态保护修复板块,将自然保护地、重要景观点等划为重点生态建设节点,初步形成了“一心两翼三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发展总体布局。科学选定较为成熟的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封沙育林等模式,分年度、分项目、分措施推进,实施西起库车、东至阿拉尔长度约160公里、宽度约10公里的锁边工程,计划到2030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417.47万亩。


多措并举齐推进,生态宜居换新颜。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多措并举,推进治沙造林。在居民区、农田周边建设防护林,实施乡村美化绿化工程。2021年以来,完成绿化造林21.46万亩,城乡绿化稳步推进,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在沙区主要道路两侧实施工程固沙,累计完成3万亩,有效减轻风沙侵袭。推广“光伏+治沙”,引进企业探索“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通过利用地表浅层苦咸水,采取节水滴灌营造灌木林、发展林下产业的模式,在沙雅县绿洲南部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交界的风沙危害地带,完成梭梭、四翅滨藜等治沙造林13.93万亩。


科技赋能促发展,产业多元添活力。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科研”模式,把沙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市场行为和企业投资,整合多元力量共同推动治沙事业。学习推广“分散式”光伏取水治沙新模式,在沙漠腹地电力无法保障地区,建设小型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光伏发电抽取地下浅层苦咸水,采取节水灌溉种植梭梭治沙。推广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县共栽植梭梭13.9万亩,嫁接肉苁蓉5.7万亩,引进肉苁蓉深加工公司2家,年产肉苁蓉鲜品1800余吨。


健全机制强保障,互利共赢促长效。沙雅县以坚实的政策为依托,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防沙治沙。激活经营方式,推行“谁种谁有、自主经营、利益归己”的政策,与从事防沙治沙的个人和组织签订土地使用合同,落实土地承包费减免政策。积极申报项目补贴,将验收合格的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国土绿化造林补贴、防沙治治沙综合示范区等项目范围,对发展肉苁蓉、甘草等特色药材的给予补贴,推动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发展。


下一步,沙雅县将以构筑阿克苏东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新疆首个百万亩沙产业基地、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和新疆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大力推进实施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河流域沙雅县百万亩防沙治沙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力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王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