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良种基地:年度任务圆满收官,生态建设再谱新章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作者:生态修复处   呼和浩特分局 | 发布时间: 2024-12-06 | 1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土默特左旗万家沟国家油松良种基地位于保护区呼和浩特分局万家沟管理站(万家沟国有林场),基地始建于1976年,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良种基地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基地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进步。


精细规划,夯实作业基础。2024年4月15日,基地工作人员会同林业技术专家深入研究油松生长特性、当地气候特点及土壤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编写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万家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2024年度生产作业设计》,6月14日通过专家评审,科学规划油松良种基地种子培育生产任务,确保全年工作有序开展。



专家指导


精耕细作,严格生产环节。基地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在播种过程中,精准控制播种量、播种深度与间距,为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创造优良条件。在育苗期间,加强对幼苗的日常管护,密切监测幼苗生长态势,及时进行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幼苗茁壮成长。在油松种子采集环节,注重挑选最佳采集时机,确保采集的种子品质与成熟度。截至目前,基地已顺利完成年度生产指标,为区地油松造林储备了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的种子资源,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增添了新动力。


矮化种子园抚育管理

优树截顶


精心部署,组建专门团队。呼和浩特分局万家沟管理站十分重视年度种质资源收集工作,组建专门队伍,购置工具设备,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采取适时收集成熟树种的方式,全面保障良种收集质量。当种子进入成熟期,基地工作人员对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的背锅沟、庙沟、明安庙、金銮殿、水磨沟、喇嘛洞等地进行了种质资源采集,人工采集到臭椿、蛇葡萄、青杞、云杉、油松、杜松等共计23份种质资源。采集完成后,将采集的种子、标本和DNA等进行妥善存储,确保每份种质材料的完整性,并及时汇交到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


种子采集

球果采集


严谨规范,强化档案管理。基地始终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保障基地科学运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年度工作中,将种子培育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记录、种质资源收集的详细信息、作业设计以及技术方案等文件资料,均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归档,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