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11-12 | 32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第六次全国沙化土地监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浑善达克沙地区域面积4809.5万亩,占浑善达克沙地总面积的83%,是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主战场。


去年以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和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思路举措,扎实推动防沙治沙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加强领导,高位推进


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成立由盟委书记任组长,行署盟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加强督导。制定《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发布歼灭战令,明确作战重点、目标任务、主要模式、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组织各旗县市(区)于2023年10月26日全面启动锡林郭勒盟坚决打赢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重点工程2023年秋季会战暨社会各界投工投劳义务劳动活动。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以治理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采取围栏封育、禁牧管护为主,补播施肥和风蚀坑治理为辅,扩大治理面积,控制治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治理成效。


项目为王,多元治理


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三北”六期工程、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在治理措施上,将浑善达克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中度以上的固定沙地列为综合治理类工程,实行工程项目全覆盖。在项目进度安排上,坚持“先重后轻”,将综合治理项目重点安排在前几年。在项目实施上,采取招投标制、合同制两种模式,须招标的工程项目,按照国家有关程序和标准执行;其他工程项目采取合同制,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牧民及其合作组织参与沙地治理的积极性。


风光治沙,一体多赢


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已编制上报《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施方案(2024-2030年)》和2024年实施方案,并成功获得自治区林草局、能源局批复。此外,锡林郭勒盟拟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规划建设新能源治沙基地,通过新建至京津冀特高压通道进行外送消纳,在促进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更好保障京津冀地区绿电需求,目前已完成该通道及配套新能源治沙项目的输电方案编制工作。


科学养殖,防止过牧


出台了《锡林郭勒盟关于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行动方案》《锡林郭勒盟促进浑善达克沙地及半农半牧区发展肉牛规模化舍饲养殖若干政策措施》等,实行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责任履行挂钩机制,引导牧民算生态账、算长远账,持续巩固“减羊增牛”成效,在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舍饲牛羊不放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行“放牧+补饲”“全年禁牧+舍饲”等模式,减少天然放养牲畜总量,有效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助力沙地治理和草原休养生息。


产业跟进,富民增收


围绕在生态保护建设中搭建起后续产业支撑,打造生态治沙产业链,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效统一。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养殖、繁育、改良、饲草料、造林种草、林草种苗为主,现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297家,其中示范社307家。已累计认定家庭农牧场3423家,其中示范家庭牧场683家。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276个。结合“五荒”承包、退耕还林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盟林业经营业主达到7万余个,其中百亩以上经营大户2000余家,千亩以上家庭林场10余个。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组织化、集约化、示范化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大力发展灌草产业。依托生态工程项目,着力打造“种灌草、增灌草、加工灌草、交易灌草、配送灌草”的产业链条。以节水、雨养和设施配套为主,培育扩大人工草地和草种基地,保护培育灌木资源796万亩。通过灌木平茬复壮、农区秸秆转化利用等,推动全混日粮精深加工,增加饲料来源。全盟人工饲草料储备占储草总量的40%以上。为舍饲半舍饲和设施畜牧业经营奠定基础,推动解决生态建设期内和后续成果巩固提升禁牧难、增收难的问题。


三是谋划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主攻清洁能源和文旅产业,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90万千瓦。同时,融合文旅产业发展,推动浑善达克沙地特色旅游资源全方位开发,促进沙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助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