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鹿记︱跨越1500公里,完成与大青山的约定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 作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 发布时间: 2024-08-23 | 51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盐城市委网信办、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主办“鹿鸣呦呦·寻访生物多样性之美”网上主题宣传,即日起推出“寻鹿记”全媒体采访,将镜头聚焦麋鹿迁地保护种群,以脚步丈量麋鹿从濒临灭绝到种群蓬勃的奇迹历程。



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发,到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白石头沟管理站需要多久?


“1500多公里,开车2天。”对这个问题,马海波再熟悉不过。


作为白石头沟管理站资源保护股股长,马海波扎根大青山已有17载。前十几个年头里,他几乎从没远离过大青山,直到2021年9月,从大丰到白石头沟这趟1500多公里的经历深深镌刻在了马海波的记忆里。而令他难以忘怀的原因,不仅仅是从辽阔平原到连绵山地的空间跨越。


“车上带了5头成年麋鹿。路上花的时间越少,对鹿的影响越小。那天我们早上7点多从大丰出发,第二天晚上9点多到的管理站。两个司机轮着开,一路没歇过脚。”马海波说。


一路上,马海波几乎没有踏实地合过眼。给麋鹿们喂水、投食,每隔3个小时就要查看一下麋鹿的状态。直到到达白石头沟,栅门打开,麋鹿轻盈地穿过草地密林,沿着山泉小溪奔向植被深处时,马海波拧紧的眉头才舒展开来。这份担心伴随着1500多公里的跨越,也悄悄在马海波心中种下了永恒的牵绊。



2021年9月29日,来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27只麋鹿于大青山白石头沟内放归。这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启动实施麋鹿种群扩散与扩大放归项目之一。从此,除了保护山上的植被之外,马海波多了一个牵挂,他成了这些麋鹿的“奶爸”。


麋鹿入住大青山不久,便迎来了它们从未经历过的寒冬。在马海波看来,那一年冬天雪下得算是温柔,积雪大约十几公分的厚度,和以往三十公分厚度的雪相比算不上什么。但这样的环境对于麋鹿而言却是考验,马海波放心不下。


“上山!”只要一下雪,马海波就会赶个大早,因为平时十几分钟的上山路会被大雪无限拉长。一人走在前边一锹一锹铲雪,一人小心地开着车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早上7点上山,到达管理站经常已是中午。“恶劣天气山里都是倡导不进不出,但我们一定是‘逆行者’。”马海波打趣地说。



山上的植被几乎被大雪完全覆盖,麋鹿觅食十分困难,人工投喂一天都不能断。“一只麋鹿一天需要十几斤饲料,二十几只麋鹿的饲料用皮卡车正好装满满一车,我们再一袋一袋拖到投喂点。”投喂完麋鹿,马海波还要趁着麋鹿聚集时观察它们的行为状态和健康状况,用笔和镜头记录下麋鹿的生活点滴,为保护区积攒科研资料。



北方的冬天是漫长的,在那一个冬天里,原本站得远远的、用屁股对着人的麋鹿,开始主动迎着喇叭声走,也允许人近距离地站在它们身边。当然,这都是马海波的专属“福利”。“我和它们相处的时间比我和我孩子相处的时间还要长。”马海波说。


新生命的出现是马海波最大的期待。每年3-4月,密切关注母鹿生产状况成为了他的头等大事。麋鹿生性谨慎,产仔时总是躲在隐蔽处,无法及时观察到小鹿出生情况。马海波只能一趟一趟地巡山,试图碰碰运气。


“母鹿生产完自己会先出来采食,过几天才会领着小鹿出来。我们只能根据母鹿判断小鹿的位置。”马海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年麋鹿产仔期间,他像往常一样寻找着生产完的母鹿,一个娇小身影突然就闯进了他的视野。“那是小鹿出生的第一天,它身上还带着斑点,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我,太有灵气了。”马海波立刻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刻美好回忆。



2022年4月,共有9只小麋鹿在大青山顺利降生。当马海波还沉浸在欣喜中时,他突然发现几头刚生产完的母鹿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口,且爬满了蛆虫。“最严重的,蛆虫在鹿身上钻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看着揪心啊。”看着颤颤巍巍、无精打采的麋鹿,马海波心疼不已。兽医前来医治后判断,麋鹿生产后的分泌物残留成为了苍蝇滋长的理想环境。为了对麋鹿进行野放训练,不能对麋鹿的生活行为有过多人为干预。但频繁出现的创面,仍让马海波揪心不已。


经过几番摸索尝试,马海波发现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或许是关键因素。在尝试减少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后,情况明显好转。“今年只有一头鹿出现了创面,治疗了一次就痊愈了。”


3年时间里,最初的27只麋鹿已经发展成为有着51个成员的大家庭。“看着它们一天天适应了咱们大青山的环境,在这里繁衍生息,我很自豪也很满足。”马海波说。


身为护林员三代,从小见证了祖辈父辈在这片森林里倾注的汗水,接过守护大青山“接力棒”的马海波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这片土地。“让这里变得越来越热闹,这是我和大青山的约定。”马海波说。


(部分图片由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