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白加德,副研究员郭青云、程志斌、张庆勋,山西农业大学教授董宽虎一行来到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分局白石头沟管理站,实地调研了解野化放归大青山保护区的麋鹿种群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迟晓旭参加调研活动,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长刘佳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陪同调研。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白加德(左二)一行实地调研大青山保护区麋鹿野化放归地
2021年9月,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共同实施了《麋鹿、野马种群扩散与扩大放归项目》,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石头沟管理站野放了27头麋鹿,其中,22头来自南海子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5头来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三年的适应期,野放的麋鹿适应了大青山的高寒气候环境,顺利度过严酷寒冬。目前,麋鹿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同时,大青山保护区还将野马和麋鹿放归区打造成为濒危物种等野生动物保护智能化监测示范区,2023年4月,该项目荣获第十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取得理论和实践上的双丰收。
此次调研,调研组重点关注了野化放归后的麋鹿种群生存现状、个体健康、繁殖状态、行为、食性等情况,进行了样品采集,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分析进而了解掌握麋鹿在新环境的适应状况。调研组还对野化放归后大青山保护区持续开展的麋鹿野化跟踪、监测、补饲、疫源疫病防控等相关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调研组对麋鹿野化放归地进行实地调研
大青山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边缘物种群落为代表的山地森林和珍稀濒危物种。第一代大青山麋鹿种群成功繁衍,为丰富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建立野生麋鹿种群取得阶段性成功,以上成果将为麋鹿科学开展迁地保护、野化放归提供有益的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