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兰铁路:“中国魔方”的治沙奇迹

来源: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 作者: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 发布时间: 2024-07-19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是一条因沙漠而得名的铁路干线,连接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并为世人所知,它就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


这条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铁路干线,为避开海原地震带等原因,需要直接穿过腾格里沙漠,特别是其中宁夏中卫沙坡头段全为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这片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地区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地表植被稀少且被流沙覆盖。大风一过,铁轨被掩埋,严重影响包兰铁路的正常通行。


包兰铁路刚开通时,平均每年发生沙害断道300余次,全线严重沙尘破坏率超过85%。特别是宁夏中卫段,55千米的长度需要6次穿越腾格里沙漠,并且多是流动沙丘,经常因风沙掩盖路轨而被迫停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聚集在沙坡头,不断探索、实验,最终通过就地取材,以当地丰富的麦草为材料,开出了“麦草方格”这一举世轰动的治沙奇方。


这种固沙法是将废弃的麦草呈方格状铺在沙面上,留麦草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自然立在四周,再将方格中心的沙土移到四周麦草的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


“露出的麦草能有效固定流沙,保护草方格里种下的草籽和树苗不被风吹跑或被沙吞没。三到五年麦草风化之时,成活的林草就能形成长久固定的植物草方格。”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唐希明站在沙丘上,讲解着如何扎“麦草方格”,如何快速高效地栽种植物来固沙。他自制了一种“干”字形铁制“造林神器”,能够将固沙关键的植物根系末端直接送入湿沙层,用这种工具来栽植柠条,成活率能达85%以上,造林成本降低50%。


沙坡头麦草方格固沙为全国首创,目前仍是全球最便捷、环保、低廉的固沙模式。


然而,沙害治理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麦草方格沙障拉起防沙屏障,但对抗流沙,仅靠单一方式还远远不够。1950年至1985年,经过几代治沙者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包兰铁路通过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55千米、两侧各500米范围内,逐步构筑了“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


1984年,沙坡头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荒漠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1986年沙坡头铁路治沙防护林体系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被林业部评为“林业重大工程建设”一等奖,1988年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


如今的沙坡头,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宽约1千米的绿色长廊,有效控制了区内风沙活动,沙丘表面稳定,保障了包兰铁路安全运行近70载。从麦草方格到“五带一体”,沙坡头治沙成果吸引了日本、美国、埃及、印度、阿根廷、荷兰等众多国家的首脑、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被赞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世界上堪称首位的治沙工程”。中卫治沙技术如今已推广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张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