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使过阴山-韩伟林

来源: | 作者:赵子阳 | 发布时间: 2021-09-09 | 6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俄国人知道中国并第一次派出使节,是通过蒙古完成的。


历史如此安排,这是一次次偶然与必然的竞相簇拥,这是搬不走的邻居曾经拥有的生动与热闹。马奶酒甘冽,广阔的蒙古草原护佑,使臣望去,阴山南北皆是故人故乡。

 

 一


俄国人心目中对“契丹”即中国的好奇,至少不晚于1608年就产生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征服浪潮还没有到达贝加尔湖以东的地区,他们被称之为卡尔梅克的土尔扈特人顽强地阻拦贪婪前路,通往未知中国的唯一道路控制在蒙古阿勒坦汗(黄金汗)手上。这位阿勒坦汗驻帐于乌布苏湖岸,那里后来以唐努乌梁海而名闻,他不是土默特部的那位威武的首领,亦无汗号,名硕垒乌巴什,喀尔喀三部的札萨克图汗部所属和托辉特部洪台吉。归成吉思汗嫡长世系大汗之下,虽然是名义上的臣属。


1616年,俄国派出由头人丘麦涅茨和什人长彼得罗夫组成的第二支哥萨克远征队寻访黄金汗。他们携带着沙皇的礼物:价值不等的各种男女成衣,不同颜色和材质的衣料,做帽子用的小块毛料,用金线和其他华丽材料绣成的丝绸床帷,锡制的盘碟,锡条,铜水壶,各种刀子,大大小小的镜子,铜、锡戒指,锡制纽扣,大珊瑚,马佩带的红缨,书写用纸,葡萄干蜂蜜黄油以及麦片等等应有尽有,总之都是严加管护的好用好玩好吃之物。问路叩关的开路先锋,花蜜呼唤蜜蜂的美妙电波,礼物谁人不爱。


当使节抵达最后一个俄国边境城市托木斯克时,该城总督立即派出一名哥萨克去沿途的吉尔吉斯王公驻地通报消息,让吉尔吉斯王公派人寻找阿勒坦汗的幕帐游牧地。使臣按照得到的讯息,骑马一路奔走了一个月。当距离阿勒坦汗驻牧之地二三里,阿勒坦汗派儿子率领50来个重要部属带上丰盛的酒品过去迎接。俄使饮下一大杯白色透明的马奶酒,如同喝了蜂蜜酒一样,不一会儿晕了醉了瘫了,双方于是皆大欢喜。接见开始了,60来岁还很壮实的阿勒坦汗嘴边是一簇长而浓密的黑胡须,穿着金缎长袍,他在自己很讲究的帐幕兼喇嘛庙接见了使团成员。他盘腿坐着,右肘靠在旁边的近臣身上,手放在另一边的人头上,当俄使致辞提到他们的皇帝大名,他升帽致意,坐在旁边的近臣们跟着脱帽起立。俄使通过自己的眼睛,加之吉尔吉斯人的翻译,无时不在感受阿勒坦汗显示出来的富有、骄傲还有真挚。


八天后,俄使将要分手返程。阿勒坦汗大方地赏以丝绸、衣料和银杯等物,还送给每人3匹马,饰有海狸和紫貂皮的羊皮斗篷,供路上食用的16只羊。汗派出10名部下送了他们5天,可惜的是赠给俄使瓦西里·彼得罗夫的一位年轻姑娘,在带往莫斯科途中因病撒手而去了,让他别有一番失落。


他们探听到了出使之地喀尔喀的情报。此前,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能否收集到有关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它们是什么样的国家,居民属于什么民族,信奉什么宗教,与哪些国家有往来,各自拥有什么武器?


还好,俄使不虚此行。据阿勒坦汗手下和其他一些人相告,他们获得了重要情报。可惜他们个个目不识丁,返程先到托木斯克,再到莫斯科接受口头质询,那些由官员整理出来的情报归入到时了档案卷宗里面。至于是否上报给了皇帝则无人可知,毕竟皇帝派出了多路先遣队四处打探,欲行征服。如果给予上报,这些情报已经足以推翻此前有些俄国精英阶层持有的,如下浅显认知:“从西伯利亚最后一个城镇托木斯克去阿勒坦汗驻地要行走十八个礼拜,途径卡尔梅克人、吉尔吉斯等人的地方,这几个部落向阿勒坦汗纳贡。至于中国,整个领土都围在一道砖城之内,显而易见不是什么大地方。”想来,中国对于俄国来说,还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未知之地。


在丘麦涅茨、彼得罗夫的情报中,那个他们不知道的远方中国,信息虽然零散,可是已经愈发清晰:中国的京城位于一个海湾的顶端,城用砖砌成,非常大,骑马绕行一周就要十天,在城的中间有一条大河。从阿勒坦汗驻地去中国是一个月的路程,中国人也承认自己的国土十分辽阔。他们使用火绳枪和火炮。许多大船载着各种贵重货物经海上来到中国,每艘船上都有二三人。中国货物有绸、缎、丝、绒,也从事金工,而金、银矿石系由各省运到京城。谷物种类很多,计有小麦、大麦、燕麦和黍子等。还有,诸如中国皇帝同各邻国的君主都有往来,相互之间并无战争。中国人有自己的宗教和宗教仪式,至于具体内容,没有人确切地告诉他们。中国人的钟很大,并经常敲钟。中国人说什么语言,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称自己的皇帝为大明。

 

 

佩特林和蒙多夫,又是两名勇敢的哥萨克已经从西伯利亚出发了。他们奉大贵族、托博尔斯克总督派遣,此行陪送觐见沙皇回来的阿勒坦汗使臣回国,并前往中国、大鄂毕河以及其他各王国和游牧兀鲁思做调查。其实还是搜集情报。那有什么办法哪?当你有了足够多的欲望,首先就要过去一一探险,进而采取相应对策。要用杀戮的枪炮,还是和平的施礼?这要视对方的体量而定,无关道德。


历史上,俄国第一次遣使中国,也是欧洲基督教国家首次派去中国的世俗使团,就这样在谨慎小心中开始了。前方会遇到什么,能够到达哪里,实则其他更大更远的事情还一无可知。他们除了不停地在草地林间骑行,渡过大河小河,拍打蚊蝇,饮食睡觉,绞尽脑汁盘算着怎么对付前方的蒙古人。


他们先到了吉尔吉斯王公诺吉姆的兀鲁思。大概在骑行了45天寻寻觅觅的样子,来到了阿勒坦汗的驻地。阿勒坦汗听闻来意,慷慨地委派身边的西藏喇嘛必里克蒂和达尔罕两位喇嘛护送俄国使节佩特林、蒙多夫去中国。此时边境上愈发危险,满洲人正大举进攻,明帝国行将垮塌,俄国人对此还一无所知。阿勒坦汗无疑熟悉整个事态的发展,他也乐于抓住机会探听更多的情况,一举两得。黄教在蒙古社会的各个兀鲁思,威仪是无人敢于撼动的,俄国使节的沿途安全无疑有了保障。


话说他们在西藏喇嘛的一路陪护下,30多天里经过了蒙古的6个兀鲁思,来到了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面前。此山叫作哈喇兀那(黑山),当地人又称莫尼山、大青山。古之阴山,在这里多少壮阔曾经发生,还有一首著名的敕勒歌让人们传唱。他们穿越山间峡谷,不知什么时候的车辙马蹄行迹深浅不一地印在了沟底白道,骑行出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峡谷,此前走也走不出的草原消失了,而是满眼的农田。他们进入的蒙古地方,有两座砖石建的蒙古城镇名叫板升。当然便是库库和屯。一座城由塔拉台吉管辖,另一座城由翁巴台吉管辖,第三座喇嘛城由王妃玛勒齐哈敦管辖。


使臣已经感受到了,实际上库库和屯土默特部蒙郭勒津人的兀鲁思,包括所有城邑在内都由这位王妃统治。王妃下令为他们提供食品和交通工具。只要经过这个地方前往中国,都要领取由她盖章的证件,填明前往的城市名称,否则就不能进入中国境内。她是谁?看那威仪天下的样子,好像是那位闻名遐迩的三娘子钟金哈敦。可她于1613年逝世。推断起来,也许是钟金哈敦爱子不他失礼夫人把汉比吉?


喇嘛庙不绝于耳的诵经声,信众们合掌匍匐在地,让异教徒佩特林、蒙多夫二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愕,只好快快逃离。他们还是喜欢野外,喜欢搜集各种各样的情报信息:


蒙古出产各种谷物,如糜黍、小麦、黑麦、大麦、燕麦,还有多种不知名的作物。当地有洁白的上等馒头。蒙古地方还有瓜果蔬菜,在各种园圃中出产苹果、樱桃、香瓜、西瓜、南瓜、柠檬、黄瓜、葱蒜以及其他各种蔬菜。蒙古地方好像不产良马,看起来骡子很多,耕地也如同托博尔斯克的鞑靼人那样,使用简陋犁具,只是他们的犁沟又窄又长。他们用各种粮食造酒,不用酒花。蒙古地方没有宝石、黄金和珍珠,但是白银很多,是从中国运来的。


有了喇嘛的照应,佩特林、蒙多夫一行得到了王妃盖印的过境证件。从她的城到中国边境的长城,他们骑马走了两天。长城朝南延伸,城洞显得又低又窄,骑马时须俯身方能通过。过了边界便进入中国人的地方,城楼有五个门洞,大明皇帝的一位官员驻守城楼,负责检查王妃玛勒齐哈敦发放的证件。除了这一处,边境上他们再没有看到可通过的关口。


他们惊奇地看着长城,高约15沙绳的长城用砖石砌成。沿着长城骑行十天竟未遇到一个人,听说另一端直达东海,须走四个月才可以到达。两侧的墩台各有一百来个,每两个墩台的间距约为一箭射程。东至大海、西迄布哈拉,听说尚有不可胜数的墩台。为什么要建筑这样一条东起海岸西达布哈拉,墩台如此之多的长城呢?他们听中国人说,在东海与布哈拉之间建这个长城,是因为存在着两个国家,一是蒙古,另一是中国,双方以长城为界。城上墩台密集,一旦敌人来犯,就可以在墩台上点燃烽火,人们各就其位,到城上和台上集合。


来到关口,城门上架着大炮,只见炮弹如人头一般大。城门口熙熙攘攘,约有三千多人的样子,阿勒坦汗的人运着货物赶着马在关口同中国人做生意,但中国人只准许少数人通过长城。

 


使臣和陪护们来到的第一座中国城市叫锡喇喀勒噶。直译有黄色关卡之意,疑明朝九边重镇的某一城塞。在使臣看来,城市华丽,行业兴旺,城楼高度与莫斯科相仿。当日落西山,卫兵们用三门炮连鸣三响,响声震耳,接着便击鼓。然后又连鸣三响。


黎明六点钟打开城门,城市商号林立,货物一应俱全,有饭馆和酒楼。酒楼处处是胡说八道的醉鬼,不停地向外张望的娼妓。而在石头监狱,时不时有窃贼被处以绞刑,拦路抢劫的强盗被斩首示众,而伪造证件者被砍去双手。真是无处不在的刑罚,一样伸长脖子的看客,俄使多少感受到了一种熟悉的东西。


他们一路见识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热闹。骑行一天到了下一座城市锡喇,三天后到了雅尔,又三天到了泰梅,走了两天来到白城,自白城骑马又走了两天到大中华城。中华城非常大,城墙洁白如雪,呈四方形,绕城一周需要四天,城楼炮眼架着大炮,每个城门有20名哨兵把守,在白色外城之内还有一个紫禁城,大明皇帝就在其中居住。城内有各种奇珍异物,中心是皇宫,殿阁都带有金顶。


可是,俄使高兴得太早了。在京城使节大院住了四天,他们未蒙皇帝接见,也没有任何机会见到,有一位外交衙门笔帖式(秘书)骑着驴,带着浩浩荡荡的二百来人过来拜访。笔帖式对他们说:“皇帝派我们来见你们,询问你们来中国的使命是什么?”他们回答:“奉全俄罗斯大君主、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大公的谕令,前来了解中国情况,并觐见皇帝。”笔帖式以一种异常认真的态度对他们说:“按我们中国的风俗习惯,不献礼物者一律不得觐见皇帝。你们白沙皇如今是首次派来使节,本应向我方皇帝稍具薄礼。问题并不在于我国皇帝是否赐见,而在于白沙皇应该对他有所奉赠。这样,皇帝就会接见你们,并报以相应的回礼,同时也会赏给各位使节以礼物,然后准许你们瞻仰圣颜后回国。尽管如此,皇帝陛下仍写了一封致你们沙皇的信交你们带去,但是不准备派使节去见你们莫斯科公国的君主。你说你们沙皇有很多宝物,我国皇帝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有一块昼夜放光如同太阳的夜光璧,他还有一块宝石称为额尔德尼石,放入水中,水就从它周围退走了。”


因为礼物的有无,两个大国难得的碰撞就此打住了。外交无小事,一句话一件礼物,传递意味深长的信号。单刀直入,简单而又深刻。也不知是通过达尔罕喇嘛还是吉尔吉斯随从的翻译,双方接着攀比彼此皇帝的富有,皇帝神威无处不在,须处处敬奉维护,正式的交流由此结束。佩特林、蒙多夫何许人也,他们自有自己既定的目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一路探听,无不记在了脑海,带了回去:


中国皇帝居住的中华城地处平原,环城有一条河名叫御河,流入大海。大海离大中华城是七天路程,货物都用小船运到中华城来,因大船无法开到城下。大明皇帝将上述货物分配给中国各城市,由各城市再通过边境转运到蒙古地方,到阿勒坦汗处,到黑卡尔梅克等部落和王国以及铁国、布哈拉附近的沙尔城;中国人、曼沁人和呼图克图的人由边境用马驮载了各种货物——丝绒绸缎、白银、豹皮、虎皮以及俄国的黑津登布等,运出呼图克图和喇嘛的鄂尔图勒国、中华帝国、黄蒙古人以及玛勒齐哈敦的领地,到边境以外的一些国家,用这些货物换取马匹,并将这些马匹运回中国,由中国京城再经海上将它们运给蛮子,他们的白银都铸成锭子,卢布仅是我们的叫法,他们则称作“两”。


探听一切的俄使,一路看一路记在脑海:

中国人不论男女都很整洁,他们穿本族样式的衣服,袖子宽大。在中国,商人和士兵很多,士兵使用火器。他们在同黄蒙古人打仗,蒙古人作战用弓箭。中国人并不好战,善于经商,遇到打仗便性急。在他们抵达中国前不久,蒙古人用奇袭夺取了中国人的两座城市。


俄国人想来在满洲人未入关攻占明朝以前,还分不清满洲人和蒙古人。此战是指1618年满洲人攻占抚顺和开原。


他们问外交衙门笔帖式有关鄂毕河情况,他一无所知。据他说,蛮子每年用船载货经海上来到中国,他们来自红海,于东南沿海进入我国。


俄使接下来在张家口向一个布里亚特农民库什坦探听鄂毕河。这位鞑靼人回答说:有一条大河叫哈喇台尔河,沿哈喇台尔河游牧的是喀尔喀各兀鲁思,在这条河的上游游牧的则是阿勒坦汗和他的部众。哈喇台尔河畔,有两座砖砌的城镇及布里亚特人的定居地,再往下游则是布里亚特人的游牧地。河对岸的蛮子运各种货物来交易,也有来自萨彦岭的,用缎子、塔夫绸、丝绒、黑津登布等换取我方的鹿皮、麇皮、紫貂、海狸后,又回到河的对岸去。中国靠着那条河,离我们很近。


俄使通过张家口布里亚特人获取到了重要情报。哈喇台尔河也就是德勒格尔河,汇入色楞格河,再流进贝加尔湖,对岸有安加拉河从湖中流出,与叶尼塞河相汇。俄使了解到的蛮子,通常指满洲人或满洲人统治的汉人。而那条已经出现的大河也许就是黑龙江,俄国人所称的阿穆尔河。若不算这一俄国人的记闻,俄国最早得到黑龙江的消息是在1636年。


公元1618年8月的某日启程,俄国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城哥萨克伊凡·佩特林搜集有关中华帝国、大鄂毕河及其他各王国和游牧兀鲁思情报的任务圆满完成。想来他们再次通过了险峻的阴山山脉,原路返程。带回中国皇帝一封信、一幅地图,还完成了一份关于中国省份的翔实报告。


然而,一路护送他们的达尔罕喇嘛闷闷不乐,以致忧伤致疾。顺利护送俄国使臣兼情报员返回后,他接着被阿勒坦汗选派出使莫斯科,半路上他和两位随行人员克特巴克舒、阿勒古却被俄方留难许久。在达尔汗喇嘛看来,言必称中国人蒙古人多疑且讨厌的俄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来达尔汗喇嘛非阿勒坦汗臣属,本是为了经商到了蒙古地方,兼而在呼图克图手下从事教职,如今携带阿勒坦汗至俄国沙皇信件和一堆觐见的礼物,俄国地方当局却迟迟不予放行,他只好修书一封转呈沙皇,陈以利害。


沙皇谕令终于下达了,达尔汗喇嘛一行才得以向前骑行移动。俄方为了接下来迎接使节,对入觐礼节做着反反复复的研究,最后规定程序如下:沙皇仿效喇嘛教大活佛呼图克图做法,准许达尔罕喇嘛吻他的手,而沙皇伸手摸他的头顶。

 


沙皇先是接到托博尔斯克总督奏疏,知道了使节佩特林自中国安全返回,可是他带回来的中国皇帝信件还无人可以译出,信上说了什么没有人能够告诉他。


阿勒坦汗使臣达尔罕喇嘛带给沙皇的礼物,有阿尔泰雪豹皮三张,均系带腿全皮,猞猁皮一张,红黄两色缎子,天鹅绒以及铁制护臂铠甲。沙皇看了看,这些都是他喜欢的。至于阿勒坦汗的信件,散发着达尔罕喇嘛带过来的一股藏香味。信上除了说起之前双方互派使节、沟通联系、互赠了礼物。接着要求继续互派使节,双方商民往来的道路应确保畅通,共同对付卡尔梅克哈喇忽喇台吉及其部众匪徒,我方军队从我方,你方军队从你方,向他们夹攻,使匪徒绝迹,道路畅通,对双方都十分有利。沙皇好像看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阿勒坦汗正挥动有力的大手,诉说着他的庞大计划。 


沙皇于是修书一封,说道:“伊凡和安德烈由西伯利亚出使中国途经你阿勒坦汗处时,你出于对朕的厚意,曾令必里克蒂和达尔罕两喇嘛带随从护送他们到中国,又平安地送他们回到你处。如今你已打发使节回到我境,并同时派你的使臣达尔罕喇嘛和克特巴克舒偕十名吉尔吉斯人前来,并带来信件一封……朕出于对你阿勒坦汗的情谊,下令尽速接见达尔罕喇嘛及其同伴,亲自听取他们致辞和提出的请求,愿在今后使你阿勒坦汗和你的整个部落沐浴朕的恩宠,并与你方交往,在授予礼物后,朕便下令立即遣回你方使臣,并责成他们带去这一封信。根据你的请求,朕令你方使臣带去金袍一件、带盖银器一件、上等呢料五块、雅德棱斯克弓一张及我国产的宝石五枚,请予收纳,并可预期今后朕当更有馈赠。但此次朕未派出使节,一因路远,二因我方正在对付敌人。朕出于对你阿勒坦汗的关怀,已谕令西伯利亚各地总督和其他官员从各方面保护你和你的领地,免遭卡尔梅克哈喇忽喇台吉及其部众的袭击。朕对你的关注请你完全信赖。”说毕,旁边的臣子迅速记下沙皇来回踱步下达的口谕,然后写下,“创世纪7128(1620)年4月24日书于莫斯科皇宫。”


万历皇帝致沙皇信函,俄国西伯利亚当局经过了56年的漫长过程终于在1675年译了出来,并呈送给另一位沙皇。而此时的中国已经由满洲人当皇帝了。 


“有二使者自俄罗斯国来,中国万历皇帝谕二俄使曰,尔等可往来通商。尔为世间大君主,而余亦非小国之君也。愿吾两国之间道路上下畅通,便于往来。尔等可将宝物携来,余本礼尚往来之义,亦当赠尔上等丝绸,遣尔等归国。下次来时,可偕尔国王之使者携国书同来;余亦当复以国书。尔有书来,余当下令以礼接收并隆重款待持送国书之使者。惟余又疑难遣使觐见尔方大君主,盖以路途遥远,言语不通之故也。余今致书大君主,以表敬意,并请相信,如属可能,余固愿遣使遐方,但按我国习俗,余向不离本国,亦不许使者与商民远离本土也。”


两封信,静静地躺在档案卷宗里面,好像忘记了年月,给曾经散发着洪荒之力的热闹以记忆。俄国沙皇致阿勒坦汗书,用红色火漆加封,盖有沙皇大御玺,用的是蒙古文,从“蒙上帝恩泽”到沙皇的名字全用金字,通篇“阿勒坦”一名也用金字书写,这是无处不在的威仪,高高在上的标志。万历皇帝致沙皇信,可惜当年无人可译。


从那时起,在许多年间,俄国方面没有再设法开辟与中国的交通,也没有互派使者保持联系。俄国地方当局传达,若无沙皇谕令,不得再与阿勒坦汗、中国或蒙古保持任何联系,因为上述国家地处远方,派商民来需走很长的路程。阿勒坦汗的游牧部落十分好战。迄今为止,除再三提出要求外,帝国从未得到他们什么好处,今后也无可指望。但是情报仍应多方搜集云云。


以上,来源于阅读一部根据俄国档案编撰的俄国和中国的早期关系史著作《俄国·蒙古·中国》,英国人约翰·弗·巴德利著,吴持哲、吴有刚汉译。由此,深深地感受到了记录具有的一种质朴的沉静的力量。我们何须给过去的世界贴上什么标记?所以当时的记录具有着一种别样的光芒,它留存着曾经的阳光、尘土以及跳跃的情感,需要慢慢品评。我们多么盼望这样的记录,在现实的近旁。我们又是多么的少有这番记录的勇气和功力啊!

 


作者简介

韩伟林,又名布鲁,蒙古族,内蒙古库伦旗人。社科单位供职,曾从军23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长篇小说等5部。获首届边防文学奖、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第五届敖德斯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