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23,滚滚向前的改革春潮,造就了蓬勃发展的今日中国。
2012-2023,更高举起的改革大旗,推动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更高举起伟大旗帜——“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深圳莲花山,一棵迎风而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见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万千气象。
2012年12月,上任伊始第一次出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前往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登上莲花山,亲手种下这株高山榕。
2023年4月,岭南大地,春风和煦。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南下广东,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
旗帜鲜明的宣示,源自深刻的历史自觉,彰显不渝的改革决心。
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洞察新阶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
当改革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把握新形势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当追梦征程进入关键时期,审视新机遇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改革的关键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的京西宾馆,庄严而静谧。这里,是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宣示地。
1978年12月,在此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此召开,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动员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恢宏画卷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方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通过,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约两万字的文件,一份总揽全局的改革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铺展开来。
参与这次全会文件起草的一名成员回忆说,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提法,最后是习近平总书记拍板定论,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难以出来的”。
波澜壮阔的改革背后,是领航者的大气魄大格局大担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明确部署,法治与改革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
目标指向清晰明确,重大部署接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将改革开放事业引向更加壮阔的航程。
伟大变革,依靠旗帜领航。
在开启全面深化改革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旗帜鲜明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强调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在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脉定向,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伟大变革,蕴含思想伟力。
无论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是改革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领衔,把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抓在手中。
权威人士透露,总书记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从党的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风生水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伟大变革,彰显果敢担当。
2017年4月,一则消息犹如平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从谋划选址到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大量心血,一笔一画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描绘壮美蓝图。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雄安,新时代改革新地标,奋力探索中国改革新方向。
深圳,前海石公园。沿着通道走到尽头,一块宛如“扬帆启航”造型的巨石上,“前海”二字遒劲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来到这一“特区中的特区”,为前海建设把脉定向。
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每逢这些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到改革地标、开放高地,重温改革历程、赋予改革新使命、部署改革新举措,不断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2023年4月2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45年的砥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无疑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科学把握路径方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
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同时以“九个必须坚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就明确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
同年12月31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彼时的河北,因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等原因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在后续中央督察组向河北省反馈的情况通报中,约60%篇幅在谈问题,一针见血、直指病灶。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督察工作表示肯定,认为督察“发现了问题,敲响了警钟,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整改方向”,并明确要求“这项工作要抓下去”。
以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为突破口,实施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制定修订一系列重要环保法规……一系列改革扎实推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始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
为解决“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遇到的问题,在重拳正风肃纪反腐的同时,一体推进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向“和平积弊”开刀,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为解决办金钱案、人情案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改革蹄疾步稳、深入开展;剑指应试教育弊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夯实根基……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通过!”
2023年3月1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随着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一系列改革内容中,“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备受关注。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
组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不是对原有监管架构的修修补补,而是着眼全局、整体推进,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每一次都着眼进一步增强改革整体效应,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新时代改革开放,既抓方案协同,也抓落实协同、效果协同,在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些重要改革统筹推进,做到了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202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10岁生日。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年来,上海自贸区立足实践探索、坚持制度创新,有力服务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范围内各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总结提炼形成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户籍制度改革从中小城镇开始,推及全国多地,最后在特大型中心城市开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公立医院改革入手,以医保体制改革破题,进而形成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山西、浙江3省市先行开展,直至四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成立,由试点迈入全面深化新阶段;
……
从试点探索到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再到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点与面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年10月12日下午,江西南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16年在长江上游重庆,2018年在长江中游武汉,2020年在长江下游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
在南昌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程,感慨地说:“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一以贯之地关注,蕴含着一抓到底的改革之道。
从强调发挥好督察重要作用,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到要求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再到强调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习近平总书记垂范引领下,全国上下逐步构建起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改在真处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2023年11月29日,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外来人口占比高的闵行区,走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作为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的重大改革,近年来,上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让更多新市民、年轻人实现安居梦。
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多的郑岚予热情地将总书记迎进自己租赁的新居:“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
考察中,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出发点。
一切由此启程,一切因此壮阔。
——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约70%,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67亿元……12月4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完成公示。
针对药价高、看病贵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取消实行60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建立集采制度。截至目前,9批集采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医保目录新增618种药品减负超5000亿元,药价虚高乱象得到有力纠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以改革促脱贫攻坚,压实各级责任体系,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创造了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奇迹。
打破多年的城乡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强基金互济余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兜底保障,房地产制度改革为1.4亿多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致力于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
——着眼长远根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要。
北京西城区一处出租房里,49岁的外卖骑手张先生正在家安心休养。
今年初,因送单时碰到护栏摔倒,张先生左腿粉碎性骨折。“没想到4.6万元医药费由职业伤害保障全报销了,平台还按照新规定给我发了1.4万元生活保障费。”他感慨地说。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对他们面临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做快递小哥也不容易,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平台责任等焦点问题,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试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投入超20亿元建成各类服务站点13.08万个……快递小哥们权益保障的短板加快补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我们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
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为了蓝天碧水的生活新期待,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群众新需求,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承诺。
——汇聚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80岁的严金昌,仍关心村里的土地改革。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清晰记得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调研的情景。
在当天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我们村拿了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第一批‘红本本’,130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了确权,现在又率先探索‘股田制’改革。”严金昌笑着说,有了更多土地上的收成,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源自地方探索,并复制推广到全国。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生机活力……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
乘长风破万里浪——“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又值岁末,京西宾馆,新时代以来的第12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牵动世界目光。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无论是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还是布局新一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改革开放都是关键词。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即将收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大幕将启。
环顾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前进路上,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打开崭新局面的关键一招、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定政治方向——
2023年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如期开班。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关键少数”上了关键一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其中要义,“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从本质要求到重大原则,党的领导始终居于首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是贯彻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志不改、道不变,沿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下去。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一重要概念,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必将积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未来开辟新空间——
不久前,《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印发。80条开放新举措,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
11月1日,距离上海4000公里的新疆,国家设立的第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乌鲁木齐揭牌。
一东一西,两块“试验田”,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实步履。从沿海、内陆到沿边地区,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地方考察调研,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
5月,河北,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6月,内蒙古,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9月,黑龙江,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10月,江西,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1月,上海,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这些座谈会中,有的是第二次开,有的是第三次,有的则是第四次开,彰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彰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逻辑力量。
这是贯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大手笔”:
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这是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大棋局”:
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未来之城”日新月异;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探路先行、活力迸发……
一片片改革的高地、一个个开放的前沿,不断延展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时空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前,习近平总书记同来自五洲四海的新老朋友合影留念。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深刻内涵。
短短6天,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创历届新高——上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实打实的数字,为中国与世界携手创未来写下生动注脚。
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联接中国与世界的“展会矩阵”更加闪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全球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
11月17日,美国旧金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新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俯瞰山河。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必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记者朱基钗、黄玥、史竞男、姜琳、孙少龙)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