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获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西部源头,既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我国沙化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性地带和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攻坚区。近年来,二连浩特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抓节约、促转型,积极打造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有效推动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1060.87平方公里。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2013—2023年共完成退化草原、沙地等区域的修复治理、荒漠化治理任务81.3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23%,较“十三五”期间提高3.54个百分点。成功设立自治区首个全自动荒漠化草原生态定位观测站。实施二连浩特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生态环境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三年的建设,疏港公路两侧500万平方米由戈壁变成了绿洲,形成由南向北的绿化生态屏障。全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成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二连浩特护飞队、二连浩特市野生动物救助收容中心,积极承担打击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任务,荣获“飞鹰行动”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先后3次荣获野生动植物“英姿卫士奖”。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加强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每年均超过300天,2022年优良天数比例达97.4%,高于年度考核目标7.4个百分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着力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地建设和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扎实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置达到100% ,全市无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未发生土壤污染事件,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立足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业、以水定绿”,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近年来,先后投资近1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处理后水质达国家一级A标准,可直接用于渗灌、滴灌。投资4000万元建成绿化分质供水工程,每日为绿化管网增加可用水4000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7%,切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020年被水利部评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
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着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规划建设新能源外送通道,构建以二连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西部边境沿线千万千瓦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市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57.9万千瓦,国家首个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落地建设;开展新能源供热工程,加强新能源替代和就地消纳,全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18万平方米;积极引进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制造项目,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跨境旅游业,全面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取得突破。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蒙“携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创新与蒙古国合作交流模式,打造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2023年6月,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政府举行会晤,共同签署《中蒙生态文明共建试验区(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备忘录》,建立了口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对话机制,推动务实举措逐一落地。
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口岸。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始终使命在肩、砥砺前行,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向着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富裕、人民更幸福的目标迈进,推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了二连浩特力量。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