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加大治理力度 加快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

来源:《甘肃畜牧兽医》2022年第8期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2-09-06 | 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 要: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草原生态问题治理,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毒害草治理、人工种草等工作,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恢复,获得了较好成效,但部分区域草原“两化三害”现象仍存在,影响到生态安全,需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完成造林360万hm²,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hm²,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hm²。此外,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切实加强。开展草原生态修复156.26万hm²,新增和修复退化湿地7.27万hm²。荒漠化防治稳步推进。



一、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促使草原生态水平得到提高。在国家草原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的带动下,2020年全国完成种草改良面积283万hm²。202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比2011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下降到10.1%,比2011年下降了17.9个百分点;全国鲜草产量达到11.13亿t,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二、草原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一) 荒漠化、沙化问题依旧存在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且受影响人口最多以及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km²,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荒漠化,通过一系列强力措施,成功遏制了荒漠化的扩展态势。一度严重沙化的科尔沁草原重披绿装;曾经的“不毛之地”毛乌素沙地筑起了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但草原荒漠化、沙化问题依旧存在。




(二)有害生物危害大


分析草原生态问题产生原因,除人为因素外,还有鼠虫危害。虽然各地区高度重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安全,但有害生物危害问题依旧突出。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草原有害生物危害7.77亿亩,同比下降3.08%;其中严重危害面积3.67亿亩,同比上升10.05%。分析危害特点,鼠害发生严重,呈多点散发趋势;虫害危害减轻,但局部地区虫口密度仍偏高;有害植物整体轻度危害,但部分种类局部地区危害严重。总体来说,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依旧严峻。


(三)保护力度待强化


有些人认为草原是用之不尽和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忽略了对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过度开发草原。例如:部分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过度开垦草原;有些草地生长了珍贵的药用植物,人们为了获取收入对其采挖;部分地区依托草原大力发展旅游业,修建各类基础设施,这些都影响着草原生态环境。二是超载放牧。过度的家畜啃食使得牧草生长周期被破坏,植被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不断下降,逐渐使草场变为半荒漠化,荒漠化最后变为沙化。

三、保护对策


(一)加大“两化”问题治理力度

首先,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草原生态保护成果得来不易,必须要做好长期管理,避免出现破坏的情况。要将草原治理的奋斗精神延续下来,继续做好草原保护工作。例如,完善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依法治草进程,保护建设草原。其次,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草原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的有效防范和应对,需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方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草原基本情况的调查,准确掌握资源底数,摸清草原资源状况,明确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化治理手段,保证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高质量开展,提升草原生态价值。



最后,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部分地区积极探索利用飞播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已取得了不错成效。如利用植保无人机,根据飞播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飞播路线。与此同时,科学选择飞播种子,并合理设置各项参数,保障播种质量。从技术应用的效果分析,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保证飞播的均匀性,可提高草原修复治理水平。


(二)加强有害生物防治


一是做好有害生物危害的监测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目前,在有害生物危害监测方面,我国已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基于3S技术,构建完善的监测系统,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展开全面分析,明确防治思路,及时开展防治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防治技术。在防治工作中,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手段,提高防治的绿色化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好草原生态。例如,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治措施,进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将无人机和超低量喷雾技术,与生物农药相互配合,实现高效防治,达到减量和低毒的效果,做到全面高效防治。采用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员和药剂的接触,保障人员安全。


(三)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首先,做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介,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正确认识草原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草原保护。管理人员应树立责任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在执法工作中正确运用法律,秉公执法,依法办案,不断提高草原执法规范化水平。



其次,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严厉打击超载放牧(养畜)行为。注重把握牧草的生长规律,对养殖户、放牧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重点监督,明确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确保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落到实处。在草量供应不足的季节,增加牲畜出栏量,缓解草地载畜压力,为草地提供休养时间。同时,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做好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减少产业发展对草地的破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加强管理。全面分析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现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一是加大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效开展各项工作,保障草种质资源安全。二是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

四、结语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意义重大。只有草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才能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


原载于《甘肃畜牧兽医》2022年第8期 总第355期